政务公开 政务信息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宁波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题报告
作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发布日期:2021-09-06 14:59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我市按照省大花园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部署,围绕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目标,以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以及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拉高标杆,凝聚合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深化提升

    按照串点成线、镇村联建、整乡整镇推进要求,梯度推进美丽乡村全域提升发展。推荐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1个、特色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0个,余姚市通过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验收。

    (一)以村庄洁净为底色,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将“三清一改”与我市“四无一机制”深化结合起来,分季节、分村庄类型,侧重不同的主题、整治内容和推进方式,全力实施“清洁家园”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以村为单位,列出薄弱区域清单,重点打好房前屋后堆放物、村道沿线垃圾、河道漂浮物、农田废弃物清理四大攻坚战,开展“清四乱”“无违建河道”创建等专项活动,强化河道保洁动态常态管理,改善农村“脏、乱、差”现状。全市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5万余吨,清理门前堆物等卫生死角10万余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市已有1135个村、10万户家庭获得区县(市)级以上美丽庭院荣誉。各地以“环境论英雄”,开展全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以创建标准为标尺,扎实开展各类村庄创建。以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为依据,修改完善市级各类村庄创建标准体系,为村庄列出具体工作清单。合格村广覆盖,设置18项指标,重点提升村庄“八化”建设等基础设施水平,全年认定合格村326个,累计认定合格1222个。示范村树样板,设置20项具体指标,重点在村庄安居宜居美居、绿化美化彩化、垃圾源头分类、生活污水处理等内容上提升档次,年度启动培育示范村40个、累计创建示范村140个。特色村重内涵,突出乡村记忆,设置19项指标,围绕生态保护、乡土味道和文化传承,体现村庄特色、历史文化。年度列入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3个、一般村17个,目前进展良好。明确各类创建村的资金补助标准和补助项目内容,并在合格村补助的基础上,提高特色村、示范村的补助额度。

    (三)以全域提升为目标,注重串点成线成片。按照有“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链产业、一批美村”要求,体现古镇乡韵、休闲山乡、蓝色海岸、梦里水乡等不同风情,通过主题策划、特色营造、节点建设、景观提升等打造风景线15条,累计培育风景线57条,全年培育示范镇(乡)12个,累计培育示范镇(乡)52个。重点指导余姚市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质

    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围绕“三化”目标,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建完成省资源化站点项目村30个、省高标准示范村20个和年度任务村分类村,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覆盖率85%,回收利用率51.27%,资源化利用率94%,无害化处理率100%。象山县通过首批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验收。我市资源回收利用“搭把手”“两网融合”试点模式,作为全国唯一地方实践代表出席6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2019循环经济全球峰会,介绍经验。

    (一)坚持全面发力,全民参与。组织“垃圾分类进农村,秀美乡村践于行”主题活动,各部门开展党员先锋引领、青年志愿服务、寻找垃圾达人、搭把手两网融合等7个子活动,各地组织拟制一个方案、召开一次会议、组织一场交流会、开展一次入户宣传、举办一场擂台赛、寻找一批垃圾分类达人“六个一”活动。采取理论授课与学习考察、市集中与划片、专家讲与镇村干部谈、本土介绍与外来交流相结合,全年市本级培训垃圾分类管理员1000余人次,累计各级各类培训达10万余人次。创新开展“妇女帮帮团”等环保宣传公益活动,组织“环保集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工作与村民年底分红、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挂钩,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万份。

    (二)强化制度设计,长效推进。总结提炼一批从源头分类到处置整个环节,供各地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经验制度设计。“党建+巾帼”、网格化、云平台、“多网融合”、“实户编码制”、“桶长制”等垃圾分类的制度设计。出台了《宁波市农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国内首个对农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置进行全过程管理要求的行政性规范文件,促进我市农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置的规范化、科学化。全市838个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消纳,日处理能力830吨,日转化生物有机肥260余吨,垃圾终端减量达70%。

    (三)创新建管机制,多元推动。邀请第三方服务组织对全市已实行垃圾分类村,分批次开展绩效评估,逐一整改,全年抽评581个村。结合市分类办垃圾分类大督查制度,借助市分类办农村组人员力量,对全市2018年度农村垃圾分类任务指标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对2019年省、市垃圾分类示范镇、村创建情况开展逐一对标检查。市人大、市政协把垃圾分类作为年度参政议政的重点工作,对全市垃圾分类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督导制度累计5次。探索推行“绿色家园共建基金”制度,采取农户缴纳(12元/人?年)、县镇两级财政补助(100元/人?年)、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用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和人员经费保障。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增效

    在完成三年集中攻坚基础上、实行三年的提升改造,再用三年时间强化运维管理工作,2017-2019年完成全市新增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621个自然村,累计完成4911个,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应治理保留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覆盖。奉化区作为全国6个案例之一,入选《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

    (一)严目标,抓扩面。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30个村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提升中,慈溪制定《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工作实施办法》,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优化和完善。鄞州多模式并行推进,着力提升农污治理建制村覆盖率和农户受益率。奉化区在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推行统一设计规范、统一监理标准、统一施工要求、统一工程招标、统一材料采购的管理模式。坚持与乡村振兴其他建设项目整合,将污水治理工程与村庄整治工作相结合、与农房两改工作相结合、与农村改水改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三结合”治理方式整合工程建设资源。

    (二)严质量,抓整改。认真落实市人大“一法一条例”专项检查,开展水污染防治自查自纠,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表整改,补漏洞,并明确时间表,进一步提升污水治理的成效。慈溪在原有“飞行检查”基础上增加了镇级质量监管员交叉检查内容。鄞州开展部门联合定期督查,第三方平行检测机制。奉化强化过程管理,实时开展施工质量监管。

    (三)严运维,抓评估。各区县(市)对完成竣工污水项目进行移交前评估,评估积极引入专业组织作为“第三方”参与,重点检查项目建设完成、竣工验收、群众受益、工程建设质量、实际处理效果、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项目档案管理等情况,把好移交关。慈溪要求第三方运维单位全程参与建设项目综合验收过程,直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提出意见,确保设施从建设阶段顺利过渡到运维阶段。鄞州打破乡镇界限,建立市场化运维模式,形成连片的规模化专业化管理。余姚引入PPP模式,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运路子,提高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四、农村户厕改造全面推进

    宁波市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范围涉及江北等7个一类区县(市)、1个高新园区,受益5818户。到201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卫生厕所153.4264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9.94%,无害化普及率99.93%。

    (一)调动最广泛的群众积极性。广泛宣传培训,发动和引导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厕所革命改造,选择的改造村至少需要80%以上的村民同意改造项目进村。组织村民参与讨论项目入村,配合入户调查,参与工程设计,村民监管工程施工,参与运行管护,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作用,爱惜、保护、使用好项目设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编制户厕改造技术规范。编制《化粪池与室内排水管道改造技术规范》,要求在项目实施中,废除原有漏底化粪池,将农户污水直接接入收集管道,彻底治理农户生活污水对地下水体和附近水源的污染,并从根本上消除因化粪池长期不清掏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创建“23456”改造工作法。“2”就是要把握二个80%,即实施项目村至少有80%的住户同意项目入村,且该实施村管网覆盖区域至少有80%的住户同意建设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并将户内污水接入处理系统。“3”就是要把住三关,即招标关、设计关、审计关。“4”就是要落实“四控制”,即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5”是指进村入户“五步法”。“6”就是抓住沟槽开挖与回填、砂石管基与管材铺设等工程建设六大关键点。

    (四)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出台《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对象和原则。考核对象为各区县市和高新园区,县级主管部门是运行维护管理的组织牵头单位,村级组织是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分为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38项评分细则。明确考核程序、时间和考核等次。

    五、美丽乡村综合建设加快推进

    积极探索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综合体,组织专家对6个区政府根据《建设导则》审报的10园区进行了评审。10个园区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5个园区已开园,3个园区已基本具备开园条件。已形成56个基地、143个景观和490个主体。

    (一)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百盛娱乐:加快推进城郊十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江北区结合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放活土地经营权能,全区农田流转率达80%、规模流转率达85%,“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累计6.4亿元,有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本”。

    (二)积极引导多元化投入。下发《宁波市城郊十园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各类要素参与综合体建设,调动了企业、农民个体拓展农村产业市场的积极性。

    (三)加强园区建设的服务指导。邀请艺术、文化、生态、景观、农技等方面专家学者进村,帮助每个园区完善方案,优化设计构图,明确经营理念,确保每个园区可持续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