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百盛国际娱乐 简报信息
  • 百盛国际娱乐
  • 简报信息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2年第8期
发布日期:2022-03-17 14:17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甬简040

    第 8 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9日

    【本期目录】

    ▲我市农指员创新帮扶机制助力富民强村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

    ▲江北区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交易体系

    ▲余姚市获评2021年度省产粮大县称号

    ▲抓统筹 促改革 以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我市农指员创新帮扶机制助力富民强村

    近年来,我市充分调动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创新帮扶机制、拓展帮扶职责,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动能。一是聚焦产业帮扶,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产业增收两个关键点,因地制宜帮助派驻村引进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如农指员宁海胡陈乡沙地下村引进中华土蜂养殖,奉化大堰镇董李村发展中药村山黄精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突出智力帮扶,分类组建特色服务团队。坚持扶贫要扶智,以需求为导向,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乡镇提供农民培训、村庄规划、产业指导等技术服务。如宁波财经学院驻村农指员帮助余姚大岚镇柿林村重新设计旅游标识,组织开展电商培训。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持续引入市场要素资源。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区域结对模式,找准市场与公益、利益与情怀的平衡点,为所在村引入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要素,帮助各村加快发展步伐。(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

    为保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三方面重点任务,抓早抓紧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全市39个项目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按期开工。一是严格落实返岗疫情防控。积极落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全面掌握返岗员工春节期间行程、健康状况和返岗计划,及时安排落地核酸检测,引导安全返程返岗600余人。二是抢抓施工建设窗口期。把握好冬春农田休耕时节施工黄金期,竣工一批、验收一批在建项目建设。各项目部节假日期间放弃休息,积极筹措工程物资设备,共采购工程建筑材料12700余吨,投入施工机械219台。北仑区小港街道、霞浦街道项目春节期间提早开工,做好迎接竣工验收准备。三是加快新建项目筹划。制定2022年度任务目标,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坚持“填平补齐”原则,优化项目选址和建设内容,加快立项审批和设计编制工作,为尽早开工创造条件。    (农田建设管理处)

    江北区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交易体系

    江北区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为契机,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筑“完整数据、高效协同、智能监管、闭环管理”的全链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体系,为维护农民合法财产权益、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资产“数字赋码”,创新农资“数字管理”新模式

    联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乡镇(街道)等部门,对涉及到农村集体资产的47类531项数据,进行全方位立体采集,构建目录联动归集、数据动态调整、红线自动判定的动态数据库。一是资产细分类别清。对农村各类集体资产具体信息进行了全面排查,根据厂房、山林、闲置土地等资产形态,细分资产类别为土地资产、山林资产、河湖资产、仓储资产等。二是定点绘图位置清。对每处资产现状位置、四至范围、面积大小、所属村社进行定点定位,形成“一产一图”,年底对集体资产进行一次核算调整,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等原因导致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赋码管理身份清。对所有资产信息进行赋码,形成“一产一码”并入库。目前,共形成1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近2万条“资产码”,涉及土地132平方公里、厂房47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51亿元。

    二、交易“全程在线”,拓宽农资“保值增值”新渠道

    一是价格评估入库。针对集体资产相近区域的同类资产存在租赁和处置价格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该区组织镇(街道)对辖区范围集体资产分门别类进行评估,形成各个区域厂房、土地、山林等资产租赁和处置指导价,并实现资产赋码信息、评估数据入库。二是交易在线管控。系统自动抓取租赁面积、现状图片、地址点位等资产信息,根据资产租赁到期的时间节点,自动提醒租赁人提前对资产处置进行分析研判,在原有线上报名、审核、竞价等环节的基础上,增加招标合同上传、合同执行公开等在线管理环节,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资产增值保值。2021年,江北区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项目39宗,交易额达6442.2万元。

    三、风险“智能预警”,探索农资“合力监管”新机制

    一是风险分类预警。将低价合同、长期合同、闲置资产等10类事项按市场运行情况设置风险监测指标,建立红、橙、黄三色交易预警机制,从原来零散的、看似毫无关联的数据背后发现隐蔽性问题并及时预警处置。2021年,累计处理红色预警事项1526件、橙色预警事项1180件、黄色预警事项953件,处置率达95%以上。二是监管部门协同。破除信息壁垒,将资产评估、交易决策方案、竞价过程、成交结果、合同、收据等信息向农业农村、审管办、街道、民政、审计、纪委、人大等 9 个协同部门开放,使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查看村集体资产交易动态,并对风险点进行跟踪,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联动监督,形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监管的强大合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获评2021年度省产粮大县称号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粮食安全工作会议公布2021年度产粮大县名单,余姚市再度获评省产粮大县称号。近年来,该市坚决扛起产粮大县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好一系列稳粮增产组合拳,确保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量17万吨以上。一是提升粮田“生产力”。统筹打好占补平衡、地力提升、“非粮化”整治等组合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3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83%),完成省审计发现粮功区“非粮化”整治2.62万亩,累计发放地力保护补贴近2.1亿元。二是强化增产“源动力”。深入实施“双强”行动,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开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等新型耕作技术,充分发挥千亩方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良种良法落实到田、技术要领落实到人。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以上,水稻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累计创建粮食类高产高效示范方60个。三是发挥政策“支撑力”。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每年投入近2亿元用于种粮、收购等政策补助,积极推进水稻完全成本和收益补充保险,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抓牢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契机,积极探索全过程托管、“点单式”作业、“一站式”服务等新模式,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益,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70万亩次以上,带动小农户超2.2万余户。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抓统筹 促改革以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近年来,慈溪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定位向整体提升转变、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发展方式向增强造血功能转变、管理手段向数字化转变,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形成了经济增幅快、追赶后劲足、造血功能强的崭新局面。目前,全市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88.4%。2021年,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提升,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12.88亿元,平均390.22万元,同比增长7.55%;经营性收入6.56亿元,平均198.86万元,同比增长13.02%;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88.4%,总收入100万以上村实现全覆盖,超额完成既定目标;2021年31个村经营性收入1697.21万元,村均54.75万元,同比增长37.53%。

    一、强组织,构建目标体系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成立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保障和统筹协调,2021年组织召开全市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专题会议2次。深化市四套班子领导联镇帮村制度、市级部门派驻乡村农指员(第一书记)制度和企业与村庄结对共建制度,协调解决联系村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帮助联系村加强基层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以资源共享、人员互派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百盛娱乐: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创新提出飞地抱团、结对帮扶、资源盘活等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八大举措”,以政策叠加效应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如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共奔现代化财政扶持计划,对2018-2020年三年平均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按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一般村、相对较好村实行分类补助,分别给予每年每村公用经费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三是提升管理质效。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强化农村集体经济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依托数字化手段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等“三资”进行管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动态管理、统计分析、实时监管、动态预警等数字支撑,实现村级支出“无纸化审批”、“最多跑一次”、“非现金支付”,推动“三资”监管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和民主化。2021年,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入选省农业农村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

    二、抓弱项,破解制约短板

    一是优化经营理念。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保险互助合作金融,组建全国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和镇级保险互助联社,形成村集体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共享机制,发挥对乡村发展运营和对乡村资源整合的平台载体功能。强化村庄经营理念,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片区组团、联盟、联合等模式,试点筹办强村公司拓展增收渠道。如匡堰镇由南部片区3个村共同参股组建忆山文旅公司开展实体经营,搭建“忆山云购”农产品交易平台,2021年累计实现网上交易16万单3600余万元。二是创新“三权”抵押。构建“政银协同”机制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探索农村动产和不动产抵质押贷款途径,将集体性质农村住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户综合资产折算纳入授信额度考量范围,合计最高额度可达130万元。目前,已累计发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超10亿元;同时,深化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为21.8万户农户授信254.70亿元,授信覆盖率达100%。三是盘活资源要素。鼓励各村单独或片区组团开展乡村全域国土空间整治,盘活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老旧办公楼、厂房、校舍等村级资产,支持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康养等休闲农业,确保村级低效闲置资产实现激活创收。如匡堰镇倡隆村盘活利用老旧农房建设楝树下区块,龙山镇山下村统一收储闲置住宅打造民国风情一条街;创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和鼓励农户委托流转、长期流转,设立市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14家,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保持在73%以上,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增优势,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做优“飞地”抱团。坚持输血造血并重,连续实施多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率先倡导“飞地物业”“抱团置业”等发展模式,如周巷镇7个村通过抱团在食品城购置物业用房用于出租,各村每年增加约20万元收入;观海卫镇6个村通过镇政府将资产配置给村级等方式,各村每年增加10余万元收入。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撬动本土资源,如桥头镇五姓村率先引入上海国有资本团队“操盘”新产业新业态,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本”。2021年底,我市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88.4%,总收入100万以上村实现全覆盖。二是拓宽增收渠道。依托蔬菜、蛋鸡两大主导优势产业,延伸拓展农产品加工、服务、休闲观光等产业,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构筑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激发农民主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62元,同比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9:1,保持宁波大市最低;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8元,同比增长14.4%,收入绝对值在宁波市五个监测县市区中保持首位。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探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提升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累计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124个。(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