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百盛娱乐 公示公告
  • 公示公告
百盛娱乐:公开征求《宁波市人民政府百盛娱乐: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2-03-24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百盛娱乐: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市实际,市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宁波市人民政府百盛娱乐: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做好修改完善工作,现将实施方案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3月24日至4月1日。

    二、反映意见的方式:

    电话:89186268;传真:89385623;邮寄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宝善路220号702室,邮编:315012。

    附件:宁波市人民政府百盛娱乐: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24日

    附件:

    宁波市人民政府百盛娱乐: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百盛娱乐: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百盛娱乐:“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农业提质增效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夯实农业基础。

    到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0万元/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5%左右,新增重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10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每千个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4名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机械化率显著提升;农业(除海洋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值力争达到15000元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0%以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0%以上。整市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全国领先,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

    1.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聚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00项。深化市内科研机构及农业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5家。加大省部共建农产品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扶持力度,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培育以现代种业为重点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3家以上,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2.实施种业强市五年行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林特种质资源家底,建成市级以上种质资源库50个。开展生物遗传育种和分子育种前沿性研究,聚焦水稻与瓜菜两大优势产业,以及黄鱼、青蟹、岔路黑猪、浙东白鹅、奉化水蜜桃、红枫樱花等特色产业,强化联合育种攻关,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00个以上。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5家,种业骨干企业10家。

    3.发展农业绿色生态种养。深化绿色低碳种养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高效农业模式。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支持推广有机肥、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兽用饲料环保化等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集成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力度,推广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7%和98%以上。

    4.打造数字农业高地。加快数字化设施和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化种养基地。加大工厂化农业攻关,大力推广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向设施要空间、要土地。建设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农田”系统,提升“智慧畜牧”系统,提高水稻、生猪、蔬菜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

    5.提升农产品加工保鲜水平。加强农产品产地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与质量安全等技术攻关,开发高附加值的系列农副产品、营养健康食品。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培育一批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扶持有条件的县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出口园区。加大保鲜保活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省、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6.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各类农业创新主体开展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组建宁波市“三农四方”科技创新联盟,鼓励各地与农业科研院校建立院(校)地合作关系。建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实行“主导产业+技术团队+产业项目+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机制,创建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100个。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深化“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县联动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人以上。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7.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户转场、场入社、社提升”行动,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00家,示范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0家。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市级以上达到 350家,重点支持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建成10个以上农创园,辐射带动10万农民。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次。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组建产业农合联50家以上。

    三、大力实施机械强农行动

    1.加强生产急需农机具的研发制造。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大棚和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为重点,梳理形成先进农机具需求清单。实施小型农机具研发攻关计划,实行重点需求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适应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装备。发挥中国农机学会宁波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作用,为我市农机装备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科研服务。

    2.强化先进农机具补贴政策支持。将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机具列入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将取得补贴资质的农机创新产品列入补贴范围,对暂时无法取得补贴资质的高端智能产品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新产品试点予以支持。扶持发展标准化大棚等设施农业,探索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和先进农机首引首试、示范推广补贴政策,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5万亩,设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3.加大先进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巩固提升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栽收,林果除草、开沟、修剪、分选等机械设备;推广畜牧业洗消饲喂、养殖等智能设备,推进海洋捕捞设施及渔获物分拣分级、水产养殖机械化。全市新增粮食烘干机械500台(套),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达到2.5万吨,油菜机械收获面积达7万亩,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机械化率均达到60%以上。

    4.推进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按照“宜机化”要求推进农田、果园、茶园等标准化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耕作田块小变大、陡变平、弯变直,以及电力输送、机耕路的互联互通,系统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支持丘陵山区机耕道路、林间作业道路等建设,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机艺融合的技术路线、作业标准和机具配备方案。加强国内外农机农艺融合成功模式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5.做大做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县域统筹布局,规划建设育秧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农机具存放和农产品产地烘干、保鲜储藏等设施,建设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50个。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新型专业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供应、培训与技术指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主体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双主体”。大力推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机租赁、农业生产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高效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机装备“合作社购买、农民租用”等模式。对粮食烘干中心、农事服务中心按农用排灌脱粒电价计算作业电费。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

    1.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在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中的主平台作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田间道路通达度、有效灌溉覆盖率达到100%。统筹整合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强镇等平台,推进“一县一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1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提高建设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新建或提标改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技术,高等级耕地占比达到60%以上。推行“田长制”,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正向激励机制。

    2.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依法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激励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统”的功能,探索推广定量不定位、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农业标准地”。对农业“标准地”建设,设置主体资质、种养规模、安全环保、带动效果等控制性指标,促进先进技术和设施装备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地”建设应按照一定比例安排配套建设用地。

    3.切实加强人才支撑。建立农业“双强”高精尖人才专业目录,采取柔性引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支持农业“双强”人才申报甬江引才工程。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政策。培养100名以上成长型农业企业家。

    4.切实保障用地需求。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市、区(县、市)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原则上应安排不少于3%的计划指标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制定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产生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建立涉农重大项目用地保障部门会商机制,由县级统筹年度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采取“点状供地”等灵活用地方式落实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的看护、初加工和农资仓储、农产品产地预冷库、农机具存放库房等附属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效破解农业设施用地难题。

    5.实施金融服务“三农”畅通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确保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重点支持增产保供、种业创新、机械装备、“三农”新基建等领域。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支农深度融合,建设金融支农数据融通共享平台和涉农信用数据库,与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打造“金融惠农直通车”。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质”。

    6.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型企业再按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从事先进适用农机具作业与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奖补。鼓励支持现代种业企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境内上市,市财政按每家300万元的标准对农业龙头企业上市的地区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地方按相应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增加对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种业、高标准农田等方面的财政投入。

    五、强化组织实施

    1.强化工作协同。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农业“双强”行动工作协同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统筹协调职能,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抓实工作调度,协调各方力量。市科技局要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创新;市经信局要大力支持先进农业机械研发和工程化攻关;其他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

    2.强化争先示范。强化“赛马”争先,实施农业“双强”行动评价通报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建立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与农业“双强”行动相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

    3.强化农民主体。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把农业“双强”行动项目列入市县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定期推出面向社会资本的农业招商推介项目。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加强小农户技术培训,加快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农业“双强”行动,实现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